發表文章

精選文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)

圖片
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)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第三世多杰 羌佛說 《世法哲言》 (七十)   凡成器者必先嘗其酸甜苦辣之味,而後成德,弗體于劣,何識美滋味乎,何以故也,于糖水而生者至貴也,由是故弗識于艱而成之雄,立于飄然不知所為,何德之具,無德則人皆遠之無助,單獅之立器弗可成也。 凡是世間上成器的人,都必領自然嘗夠人生酸甜苦辣麻的滋味,也就是說要經過種種艱難困難的磨練,最後才能成功,成為有道德、有學識的善知識,而為人們所敬重。如果不體驗於一切辛酸苦辣甜鹹麻,不嘗於種種諸苦的劣味,他就根本不知道從對比中嘗出那種好吃的味道是什麼滋味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比如說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,他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,是在糖水中泡大的貴人,就很難體念到基層人們辛酸苦辣的滋味,如他擔當重任,也往往會飄然不知所為,驕傲自得,目中無人,自以為是,甚至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都無所謂,所以這種人根本不具備道德品質,也談不上有知識。因此,沒有道德、沒有知識,人們就不喜歡他,就會遠離他,不幫助他,這樣下去,正如古人說的,「單絲不成線,獨木不成材」,他一個人也就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。 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) 文章來源: https://holydharma.pixnet.net/blog/post/359804669-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)   正宗聖法 :   http://holydharma.pixnet.net/   #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# 南無羌佛    #多杰羌佛     #正宗聖法 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   #《 世法哲言 》   文章標籤 第三世多杰羌佛 正宗聖法 佛教 義雲高 义云高大师 多杰羌佛 义云高 H.H. Dorje Chang Buddha III 義雲高大師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 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 第三世多杰羌佛藝術 《世法哲言》 聖法正宗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一)

圖片
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一)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《世法哲言》 (七十一)   佛學絕不是陰陽風水、算命星卜、測字看相、妖言弄鬼災之怪力亂神。佛學唯因果,入門戒定慧,初習四無量,愛國愛世界,為民無私執,我法妙有空,是名佛學意。 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把佛學這門學問誤解了。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認為,佛學是一門科學的、因果律性的學問,是一門無為性的學問,因此,佛學根本不是像社會上那些沒有知識的人所認為的,是什麼陰陽風水、算命看相、測字等妖言惑眾、出神弄鬼的怪力亂神,那些怪力亂神與佛學是風馬牛不相及的,佛學更不是封建迷信能代表的。佛學講的是,首先入門是戒定慧,即嚴守戒律,增強定力,生長智慧。其次便要學習培養四無量心,即慈悲喜捨。我們要把我們自己的心地放在一種慈悲喜捨的境界上,我們的行為、我們的語言都要以一種慈悲喜捨的境界來對待人民。悲心就是要像愛自己的子女親人一樣去愛人民;悲心就是要像看到自己的親人痛苦,我們自己產生那麼難受的境界,而對待其中有痛苦的人、甚至於一切眾生;喜心是看到他人幸福、看到其他眾生都快樂,就等於是我們的快樂;捨心是只要別人需要我們的東西才能解決他的困雛,我們能幫助他,那麼我們就把我們應有的東西或者把我們應有的能力施捨於他,這叫捨心。此慈悲善捨四無量心,是佛教徒最重要的基礎知識、基礎境界。建立這個境界,首先自己要明白,大者是愛國,即熱愛我們的國家,然後愛整個世界,所以,首先要有愛人民、愛國、愛世界這麼一種崇高的境界,這也是一個佛教徒的基本境界。那麼在此基礎上,對待人民,要絕對無私無執,也就是說要沒有半點私心雜念去對待他們,做了好事也不予執著。我法妙有空,這是比較深一層的意義了。它是說,斷除我執,斷除法執,真空即為妙有,這是一種功夫程度的境界,是對般若諦的證境,那麼,在認識的基礎上證到般若諦才是了徹佛性本來面目的境界,這不是三兩句話即能解釋得清楚的,如果要把它弄清楚,還需當深習般若,悟徹菩提之妙理,只有懂到這個道理以後,才能真正理解佛學。所以佛學的境界是崇高的,它是作為一種因果關係存立在世界上,遍佈於宇宙間的。所謂因果,就是只要種了因,就一定結果,因果不昧。因果是一個科學名詞,而不是迷信的學說,因就是你具體作出的行動,果是作出行動所得到的應有享受、一種後果,就稱為因果,比...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二)

圖片
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二)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《世法哲言》 (七十二)   眾取之利,不可追之,納之必失。如建築故,眾皆造壘,房積滯之,購主稀之,屋無主之,三載見之,從業慎之。 大家都一併而起爭奪的利益,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去盲目地跟著跑,如果見到大家都一哄而起搶著做的事,自己也跟著做,最後一定會失敗的。比如目前大家都喜歡從事房地產開發,由於房地產公司太多,修建的高樓大廈亦甚多,結果造成房屋積壓,購買者少之又少,以致許多樓宇空空無主,無人購居,造成投資者大為失利。這條明言寫在兩年前,當時 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就告訴人們,從事房地產的開發應該慎之又慎,絕不可盲目而起,一哄而上。所以,做任何事情都得看準時機及其發展趨勢,才可行事。   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二) 文章來源: https://holydharma.pixnet.net/blog/post/360204951-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二)   正宗聖法 :   http://holydharma.pixnet.net/   #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# 南無羌佛    #多杰羌佛     #正宗聖法 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   #《 世法哲言 》 文章標籤 第三世多杰羌佛 正宗聖法 解脫直昇機 義雲高 义云高大师 多杰羌佛 义云高 正法聯盟 多杰羌 H.H. Dorje Chang Buddha III 義雲高大師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三)

圖片
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三)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《世法哲言》 (七十三) 習慣成自然,萬法亦如是。大至宇宙諸有為,小涉微因塵念間,樹德立品人道本,故當習養善知識。   世間上的所有一切有為之法,也就是說,能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,凡是能列出名相詞句的一切,都叫有為之法,凡牽涉到有為之法,都有一句話,叫習慣成自然,以此科學論題作為真諦,是決不會錯謬的,所以稱它萬法亦如是。大至宇宙諸有為,小涉微因塵念間,即是大到宇宙間的所有一切,無論何等龐然大物、山河大地、日月晨辰,或者小到一個微因,微微的一意、一念、一識,一閃念之間的微因子,都存在習慣成自然這個道理。習慣成自然,就是說,你只要在某一方面不斷地去探索或者定意而觀,久而久之,你就會養成這方面的習氣,就正如常人所說,久坐者能出禪一樣,書法久練者能出功,繪畫久習者能得韻出格,打拳久練者力即生,就是這個道理。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如此,它不僅僅是上面說的這幾條,這是一個不可更變的萬有真理。正是基於這個道理,那麼我們就要時時警惕,提高修養,以樹立自己優良的道德品質,作為我們的人道之本。所以說,既然明白習慣成自然,就應該以良好的習慣來培養自己,以使自己成為一個對人類有益的善知識。  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三) 文章來源: https://holydharma.pixnet.net/blog/post/360204969-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三)   正宗聖法 :   http://holydharma.pixnet.net/   #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# 南無羌佛    #多杰羌佛     #正宗聖法 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   #《 世法哲言 》 文章標籤 第三世多杰羌佛 正宗聖法 義雲高 义云高大师 多杰羌佛 义云高 H.H. Dorje Chang Buddha III 義雲高大師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 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 第三世多杰羌佛 正法 《世法哲言》 聖法正宗...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

圖片
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     #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,  #世法哲言 ,  #佛教 ,  #佛教正法資訊網 ,  #佛陀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,  #多杰羌佛 ,  #多杰羌佛第三世 ,  #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《世法哲言》(十) 唯誦文章是無知,文學之才唯附實,而今大學四書五經,為文弗施者,收之弗能養其己,放之不利其眾或,唯誦何益之有,施詩文于社會之用,造益利眾者,是為轉知化實也。 在社會中有這樣一種偏見,往往認為一個人有知識、有才華,就是人才,實際上這是很大的錯誤。任何人,不管他知識有多麼豐富,才華多麼出眾,無論是古代通讀四書五經的飽學之士,還是現在的大學生,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付諸於社會的實踐,這種人都是不能被稱為人才的。因為,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中,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造福於人民、造福於國家、造福於社會,這才算是真正的人才。否則,只埋頭讀書,將知識收藏起來不會運用,會一事無成,甚至連自己都無法養活,更不要說利益大眾、為社會服務了,這樣的學識有什麼意義呢?所以說唯誦文章是無知。如果將書本知識用於社會實踐,將科技發明和創造轉化為社會生產力,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,為社會大眾謀利益,這就叫轉知化實,就成為真正有益於人類社會的人才。 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 文章鏈接:https://zhengfazixun.org/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)/ #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#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# 多杰羌佛      # 佛教正法資訊網          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    #世法哲言 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

圖片
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     #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,  #世法哲言 ,  #佛教 ,  #佛教正法資訊網 ,  #佛陀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,  #多杰羌佛 ,  #多杰羌佛第三世 ,  #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《世法哲言》(九)   赴約者奔往為事,中遇道障之退,更便速前也,車檔雖倒掛之行,而在更利前行之策也。  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凡是與別人商約好的事情,我們就要按時去做,要照著約定的條件去履行,並爭取把它辦好。實際上,要成就我們的事業也是一樣。但是,往往我們在前行的途中會有很多障礙,舉例來說,上學時要讀書、認字、寫作文,有的句子造得不對,有的作文寫的不好,有的數學做不了,但是我們必須要努力完成這些作業,並且要做好、做完美,最後達到目的,順利畢業。又如,我們在事業當中遇到困難,擋住了我們,我們暫時前進不了,此時,要懂得中遇道障之退的道理,就是說途中遇到了障礙不能前進時,有時候要先朝後面退一下,那麼這稍等一下是否就更遲緩了呢?不,暫時的後退是為了蓄積力量,瞅準時機,以便能更快,更好地前行。就正如汽車要設一個倒檔一樣,每每汽車抵到障礙無法前進以後,此時此刻,需當掛上倒擋倒退,倒退的目的是為了讓開更寬闊的路來,以便能掛上更快的速度前進。總的一句,倒退的行動是為前行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具體對策。 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 文章鏈接:https://zhengfazixun.org/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九)/ #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#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# 多杰羌佛      # 佛教正法資訊網          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    #世法哲言...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

圖片
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     #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,  #世法哲言 ,  #佛教 ,  #佛教正法資訊網 ,  #佛陀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 ,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,  #多杰羌佛第三世 ,  #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《世法哲言》(八) 雄才之料必當內充其實也,華其外而碎其內弗可大器而登堂,心空之竹終非棟樑之材。 凡是具有雄才大略、才華橫溢而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,必須既具有充實的內心世界,深厚的道德修養,又必須具有淵博的學識。有的人,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學問,夸夸其談,頭頭是道,但內心空虛,靈魂蒼白,這樣的人是絕不能成為氣候的,外表好看而內境劣昧的人終究不能登堂入室,成就大業。正如像空心的竹子,外表高升青奇,其實皮薄心空,就不能作棟樑之材,因為它會遇浪即折,遇力即碎,又怎麼能拿去作中流砥柱呢? 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 文章鏈接:https://zhengfazixun.org/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/ # 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#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#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      # 多杰羌佛      # 佛教正法資訊網            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    #世法哲言